过去的课外辅导需求,公立学校教师即可满足,突然扩大需求一下就提高了公立学校名师的价格,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限制公立教师的课外辅导活动,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不得不从别的地方寻找课外辅导资源。
教育培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,这个行业不稳定的因素就是师资力量的流动,如果从招生到授课全是教师自己完成,那么他凭什么受机构控制,机构培养起来的优秀教师可能就会自己去创业。
因为师资力量的流动,教育培训行业很快就从市场上消失了。
一个教育机构要长期地发展下去,就必须建立一种模式保证师资力量不会轻易流失,或者降低教师的重要性,就算是教师流失也不会影响机构的运营。
许多机构研发出属于自己学校特色的运营模式,来解决教师流失的问题。
有人想通过建立平台让教师和学院自由选择,机构只收中介费用,中介机构为了提供优秀的教师,对教师会进行一系列的审核、培训等;因此,逐渐发展成一下 3 类模式。
01中介模式
把教师的重要性降到最低:
业务的核心是教学顾问,由教学顾问进行咨询、销售、教师匹配,最后再由教师授课。
若学生对教师有不满,教学顾问可以立刻调换教师,此类模式拥有的是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,劣势是该模式容易被模仿和抄袭。
02教学顾问模式
有人把钱砸在了咨询顾问身上,有人把钱砸在了教材研发上。
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使用统一的教材,这背后隐形的(也可以称明显的)降低了教师的门槛。
教师不需要有极强的讲述感染力、也不需要有极强的课程设计能力,只要按教材授课,就能成为让学生和家长接受的教师。
由此,就造成了教师很难脱离机构去单干,即使出去了也很快能找到一个一模一样的老师,不会影响教学质量!
03标杆和教师搭班模式
树立标杆:
教师在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独当一面时,才有可能离开。
而是否能独当一面往往缺乏准确的标准,于是,教师通常会把自己跟机构里面最出色的教师进行比较。
如果认为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,就是说自身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,这样的教师往往是愿意留下来的。
如果认为自己已经到了这个机构的顶尖水平了,那这个老师就有离开机构的可能了。
在以往的教育培训机构中,许多机构往往缺乏教师之间衡量比较的标准,常常导致教师错误估计自己的实力而跳槽。
教师搭班:
不同课程之间教师搭配早已有之,但是单独的英语课程,比如:新东方,让不同的教师搭班进行授课,是新东方的创举。
这样的搭班有个很明显的好处:即使老师离开了机构,他既带不走学生,也带不走口碑。
很多人以为,优秀的师资力量是教育培训的生存之道!
其实不然,任何行业要想发展,高素质的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。
但是,吸引人才的背后真相是合理化的制度和优秀的文化建设。
教育培训机构上诚学信付,业绩涨3成!